? ? 83964467
今天,美陳網給大家帶來一期藝術展覽的總結報告上周,在五花八門的展覽中,編輯部選擇了上海明珠美術館“以花之名”主題展進行實采,除了考慮花卉是最經典的空間裝飾品,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反復,國內商業并未徹底走出疫情影響,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象征新生、希望、健康的花卉美陳企劃,使用的時機仍不少。
2.以往國內的商場做花卉美陳活動喜歡“堆量”,大多數是以鋪張作為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最終的呈現,震撼有余,內涵不足3.提供啟發,重述經典花卉是空間裝飾最古老、最經典的元素,本身非常適合“做文章”人類從古至今賦予花朵性格、品質,為它們編寫故事、編撰花語,可以說花就是一種原始IP。
但以往的花卉美陳玩法單一,并沒有深挖這些特性。這次集結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美陳網也很好奇,上升到藝術層面后,花卉會激發怎樣的新設計、新玩法和新內涵。
最后一點,明珠美術館位于上海吳中路愛琴海購物公園八樓,作為一家以購物公園為理念的商業,本身就與花卉、綠植息息相關,掃展之余也可以在實地做些考察,希望通過本次介紹,能提供一些靈感給到大家。參觀須知
步入展覽大廳,首先看到的是策展人的序言理念通讀下,其實和商業企劃、商業美陳所關注的議題有諸多相似之處藝術行業也在思索2020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如何對景況進行詩意的回應要說兩者差別,可能就在于點出的“詩意”二字,企劃美陳行業不及純藝術行業那么感性和大膽,所以同是基于花卉的創作,。
企劃美陳人對“形而上”方面的借鑒提升,是大家值得關注的點。
藝術家方面,序言部分提到了本次參展的25位藝術家,就算平時沒有特別關注藝術領域,其中幾位也應該有所耳聞:荒木經惟(日本著名攝影師)、徐冰、周春芽(今年剛在嘉德拍出了大價錢)、畢蓉蓉(目前在上海、紐約都有展覽)、余友涵(首位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崔玄周、何多苓等等。
總的來說,這次展覽的藝術家、藝術品,咖位還是很大的裝置
先說裝置,比起繪畫,大家肯定更關心花卉的空間營造和裝置藝術全展的1號作品正巧是一個裝置為了不影響大家判斷,先直接轉述作品簡介:《每一扇門里都有鮮花》,來自藝術家艾敬作品的理念起源于艾敬巴黎之旅看到凱旋門周圍有多條道路,不知哪條才是歸途,藝術家相信每一條路上都會有鮮花。
于是,姿態各異的花草與來自不同國度的古董門,組成了全新的時間和空間關系,以此傳達一種美好的希望和信念
這件作品的設計很簡單,由一塊清代古董門板和一些鮮花組成,門內的花朵每周會進行更換,所選的花類香味甜美、復雜,所以是一件可聞的多感官藝術品在現場看,比較深的感觸是藝術家對概念的優秀整合,讓兩件并不相關的物品產生了豐富的藝術效果。
而比較有意思的是,企劃美陳人并非不會玩概念疊加,聯名、跨界、快閃行業玩得很溜,但一旦具象到花卉美陳,思路就容易扁平。
不知道日?;ɑ苁遣皇翘黄鹧鄣木壒史从^行業,這幾張圖似乎就能說明問題一些傳統型商場,花卉美陳方案都會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希望用花卉點亮空間細節,卻少有走心的設計,最終只是填鴨式填補了空白,從顧客的視角看,這些花卉綠植可謂可有可無,甚至很多時候還不如留白。
其實花卉綠植對于空間有很重要的心理調節作用,很多設計主觀認為只要有綠色點綴就算完成了任務,現實卻是顧客一聯想商業綠植,眼前就浮現電梯、垃圾桶、金屬導覽箱等一眾兄弟,尤其是大部分商場更換了玻璃鋼制品花器后,很可能未來十年都不會有新的變化。
而大型花卉美陳基本以鋪陳為主,效果見仁見智但從植物本身清新、自然的角度出發,以強勢意志堆積花朵坳造型,往往人為斧鑿的痕跡過重,也過于純商業化,少了一份通透和可愛
針對這些問題,國內一些商場也在嘗試新的路徑比如今年開業的南翔印象城MEGA,通過打造室內生態園,給了植物自然生長的蠻勁,在空間上顯得疏朗許多,顧客與植物的關系也更明確但大部分商業的設計還是偏向扁平,如果說流行的方案是基于體量、成本和日常養護考慮,那么未來想要有所創新,還是需要多借鑒。
“形而上”的手法。
本次展覽的展品提供了一些作品思路旅德藝術家孫月的裝置藝術(《時間輕語:無回》)是從墻面穿出的板凳以及從板凳裂縫中生長的植物,既可以理解為絕境逢生,也可以理解為欲望或者時間這種多元解讀的可能性,建立在對花卉意象的深度挖掘上,通過藝術語言與其他議題發生轉接,創造新的感知,打開更寬闊的內涵。
這種思路對于美陳設計,同樣是適用的
更激進些如這件裝置,是否有可能成為美陳放進商場?客觀講,外形不算好看,但外形的后期美化并不難,難的還是如何玩好內里對商場來說,“花盆舊改”不脫離盆栽概念,不論外部的顏色、器型、材質如何變化,本質都是一樣的,。
并不能和空間和人形成更強的關聯。
這件裝置沒有簡介,上層是茂盛鮮綠的植物,下層是枯萎的花朵,通過水滴、玻璃容器,上下似乎發生了某種生命關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其實不論是這件作品還是《每一扇門里都有鮮花》,最直接的反饋就是能讓人放慢腳步。
去思考這些設計究竟表達了什么。未來,通過設計增進花卉美陳的可讀性,或許更能拉近和顧客的精神交流,提升商業自身的品牌形象??臻g
空間營造方面,本次展覽主要有兩個作品女兒的閨房,奶奶的手作,是林明弘裝置空間《無限》帶給人的初次印象溫馨的粉色櫻花墻面,其實是壁畫藝術,之所以有“奶奶手作”的質感,是因為空間圖案來自于藝術家對傳統中國花布的放大變形。
中間的床鋪也是設計的一部分,提供讓觀眾躺下感受的機會,打破傳統看畫概念,讓藝術變得可踩、可躺、可坐、可臥。一位參觀者大膽躺在床上放松神經,獲得了不一樣的空間體驗,這也是較多人打卡的一個點位。
第二個空間猶如顏料打翻在地,來自藝術家畢蓉蓉的作品《生長中的風景(III)》藝術家在制作場景時,考慮了內部空間與美術館外部環境的聯系,致敬安藤忠雄設計明珠美術館的“卵型”理念色彩斑斕的陳列手稿來自于中國的草藥
,與同源壁紙、地毯渾然一體。
據藝術家說,這些草藥源于日常生活,既與她的身體發生碰撞,也使得她在精神上對這些花卉草藥感到好奇畢蓉蓉常會在繪畫時播放古代醫家的故事,然后將素材轉換成手稿,手稿中的線條、碎片、色彩猶如植物藤蔓,與建筑空間相互纏繞,在特辟的“方盒子”里蔓延生長。
它們可能與原有的語境不再相關聯,但卻以另一種更獨立的形式介入新的環境,生長為另一種風景
經過本次展覽的觀察,美陳網發現同商業一樣,藝術行業的國風元素也有愈加強烈的傾向在藝術商品店里便能看到不少瓷器、竹制品和國潮元素的環保袋等產品兩位藝術家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膩把握,選取中草藥、傳統花布作為靈感,在以漢服為中心的國風概念上,又拓寬了些思路。
互動篇
說完空間,再談談花卉的互動玩法本次展覽有一個特別宣傳的作品,來自藝術家李明維的行為裝置《移動的花園》:裝置為9米長黑色花崗巖,中間劈開峽谷式的切口,“鴻溝”里插滿鮮花每位來參觀的觀眾可以免費拿取一朵,但需要遵循藝術家所設定的規則。
玩法是:拿取鮮花的參觀者,在離開美術館后,必須繞道前往下一個目的地,走一走自己尋常不走的路,并將這朵花送給路上的一位陌生人。
藝術互動打破了看與被看的靜止關系,觀眾參與其中,也是展廳人流最多的地方玩法雖簡單,但還是觸及了“親密關系”、“社會信任”、“自我意識覺醒”等大家關心的議題對于行業也有所啟發:一是鮮花類美陳的花期問題,比起活動后銷毀,是否有讓花卉在展期就能流通互動起來的可能,挖掘花卉的社交屬性。
二是互動活動創造新媒體傳播價值。抖音上大量或真或假的街頭互動內容之所以吸精火熱,也在于抓住了社交互動的張力和不確定性。
前者的一個思路,可能和大悅城經典的“告白氣球”比較像“告白氣球”活動前期,大悅城會邀請情侶志愿者一起打氣球,創造甜蜜氣氛,活動尾聲則變身踩氣球的紓壓活動,整個閉環可謂物盡其用同樣的思路,移植到花卉身上,也顯示了一定的可能。
其實隨著觀念的與時俱進,花卉美陳的衰敗不再是突出問題柏林的概念商場Bikini Berlin就曾邀請過倫敦藝術家 Rebecca Louise Law 在其一樓中庭,制作了一場由盛開到枯萎的完整花卉藝術美陳。
孫月的作品《等》同樣也展現了一個完整的花卉周期她將一朵陶瓷燒制的玫瑰放置于100朵鮮活真實的白玫瑰花簇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玫瑰逐漸枯萎,與陶瓷玫瑰變得難以分辨,“時間”的概念被自然地融入作品,使時間變得可視,也讓內涵更加深刻。
再說傳播去年七夕,興業太古匯的內場火力十足,直接邀請了大量外國男模,為女顧客獻上玫瑰花,產生了不小的熱度像商場的母親節送花活動,情人節送花活動,配合朋友圈的位置定位,炒熱微博互動話題,借助花卉美陳的玩法,在宣傳上可能會有不錯效果。
目前#以花之名#的話題在微博上,就得到了很多博主的宣傳,如何講好花的故事,還需要企劃美陳人的奇思妙想文案
這一篇幅收集了展覽墻面的花卉文案文字背后是思想的凝結,隱藏著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和內心情感在進門后,不少觀眾先是被這些短句擊中,駐足停留掃展主要還是為大家提供靈感,而非解讀,所以專門將藝術家對花卉的雋永表達進行收集,以供參考。
愛琴海篇
最后從形而上的思考回到現實,談談愛琴海購物公園本身。作為一家購物公園,商場內部的綠植盆栽,造型和質感都算不錯,白色的花盆和正在做的雕塑美陳視覺上也比較匹配。
比較可愛的是,愛琴海購物公園給每一個樓層的洗手間,都放置了幾盆小綠植。尤其是小便池上的這兩顆,讓那漫長的十幾秒,眼光能夠有所依靠。
說到上洗手間,有個小插曲,就是使用了愛琴海購物公園的機器人指引一般我很少用商場的機器人,但愛琴海購物公園每一個樓層,機器人都隨處可見,沒有顧客可服務的時候,它們就自己在樓道里跑來跑去,感覺有點焦灼,讓人忍不住想打個招呼。
愛琴海的機器人是屬于比較有未來感的外形,但因為不“話癆”,整個人機交互非常直接,說好去洗手間,二話不說就帶你走人,所以給人的感覺有些呆萌。
商場本身的導視其實做得相當精致和明確,但機器人還是會貼心地把你送達門口,除了指引功能,這些機器人還能提供會員服務、商場打折的問詢功能,下次來愛琴??梢越o它們一個服務機會。
最后說個有點新鮮的事物,當盲盒、扭蛋、娃娃機已經成為商業標配,今天在愛琴海又見到了一個“共享童車”大人掃碼,小朋友就可以直接在外街撒歡了放在過道上,小朋友簡直走不動道~總結如同速度帶給人的原始快樂,花卉也具有同樣的魔力,它不是某種特定文化,只能吸引某些特定人群,它的力量源于任何人都需要美好事物的安慰。
作為與商業脈脈相通的日常,今天美陳網為大家做了一個掃展總結,而創造全新的花卉藝術語言,或許就是下個風口企劃美陳人做好準備了嗎?- THE END -
美陳網已入駐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 微 博 | 知 乎 | 網 易 | 企鵝號
掃一掃獲得方案和報價